我今年31岁,结婚4年。在外人看来,我的婚姻是很幸福的,老公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也很包容我,但我从他那里总是得不到交流的快感,可以说能够交流的话题很少很少。而我理想中的另一半应该是既能包容我,又能跟我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我是不是太贪心了?
交流其实并不是量的问题,而是交流的质。夫妻的交流也不是靠嘴与耳朵,更多的是互动的行为和默契。比如教育孩子,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虽然说的不一样,暗地里互相配合、调和与平衡,这也是一种交流。有些家庭不怎么说话,一说话就吵起来,互相拉开距离,少说话,其实也是一种交流和默契。坏就坏在我们拥有一些华而不实的观念,以为夫妻不怎么说话就等于没有交流。
人际间的交流分三个层面:一是语言的,相信耳朵。就是心里想的,通过嘴到达对方的耳朵,再到对方的心里,这种交流往往会发生许多的误解。因为大多数人心里怎么想,说出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这个过程干扰的因素很多,如对语言的应用,面子观念,自尊,价值取向都会歪曲内心的本意。同样,耳朵听到的与我们对词汇的理解,想听的期待有关。想听甜蜜的,会把普通的关心看成冷漠,想听附和的声音会把好的建议和提醒当做讽刺。二是行为的,相信眼睛。心里怎样想就怎样去做,将心比心,感受到累的滋味,看到对方累了就让她歇着,先把孩子安顿好,再把厨房的事务都担下来。知道情绪低沉的滋味,看到对方心绪不佳,承受一些埋怨而不辩解,等对方情绪改善后再作必要的解释。行为互动是一种相对不太容易曲解的交流,但还得日久见人心,有时候自认为好的东西对方不一定领情。第三是心的交流,相信感觉。这是一种难以言述的共情和默契,表面上风平浪静,心与心之间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信息不必要说,也不必刻意去做,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尽在不言中。
心与心的交流才是一种人类高级的交流,这有一种互相共情与互相融入的感觉。什么东西说出来就白了,轻了,含在口里,融在心里,心心相印那才是真正的交流。这种交流可以用这样的词汇来形容:包容,欣赏,无条件接纳,感恩,全方位分享。你的先生也许正是这样的一种心的交流,你还停留在信任耳朵和嘴巴上。增加自己的共情能力,发展彼此内心的感觉可以使你摆脱烦恼。
心的交流是一种难以言述的共情和默契,表面上风平浪静,心与心之间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信息不必要说,也不必刻意去做,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尽在不言中。这种交流可以用这样的词汇来形容:包容,欣赏,无条件接纳,感恩,全方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