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丛中
(注:《百年之誓——新婚心理指南》,主编:张晓。顾问:约翰·贝曼,丛中。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10月第一版)
婚姻可以说是人类的一大发明。
婚姻有着数千年的传统历史。多少代人,在婚姻中生活着,生儿育女,度过一生。
婚姻也可以说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婚姻可以让两个人合作生活,抵御外部风险,共建家园,共享收获。婚姻是两个人的经济共同体。因此,婚姻属于社会学、经济学的范畴。
两个人因相爱而走入婚姻。恩格斯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
爱情,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美好感情,两个人或一见如故、一见钟情,或经人介绍而相识,擦出爱情火花,感情日益加深、与日俱增。爱情属于个体内在的感情,也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方式。由此看来,爱情,属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共同研究领域。
结婚,只是婚姻的开始。结婚后,婚姻本身仍需要进一步建设和发展。婚姻的缔结,或许是缘于爱情,而婚姻的维系和发展,往往需要两个人更多艰苦的工作。
婚姻中的两个人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庭有着各自的生活习惯、价值理念、文化传统。两个人结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两个家庭之间的联姻,是一种跨越家庭的文化现象。来自不同家庭文化背景的两个人,结婚后经常会因为遇到一些问题而各执己见、发生争吵。结婚后,需要有很长一段时间,让两个人相互磨合与适应。
我曾接待一对夫妻前来咨询。太太说:丈夫是工人,每天干一些脏活粗活,他出身于农村家庭,自幼不讲卫生,经常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太太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酷爱干净,每天在家要花几个小时把地板擦得铮亮,见丈夫一下班,就喊着丈夫换鞋子、换衣服,否则不让丈夫进门、入座。可是丈夫每天进门后,不换鞋子,走入房间,一踩就一个脚印,很快她几个小时的劳动就被丈夫践踏殆尽。太太非常恼火,经常为此与丈夫吵架,抱怨丈夫文化素养低,不讲卫生,不尊重太太的劳动。而丈夫则说,工作了一天,很累,回到家只想尽快歇一歇,然后再去换鞋洗澡。两个人互补相让,争执不下。结婚几年后,丈夫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甚至有时候整夜不回家。这样一来,两个人吵得更凶,感情伤害越来越深,直到太太哭着喊着要去离婚。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了夫妻二人在卫生习惯和观念方面的一些差异,这些卫生习惯来自他们幼年的原生家庭,而在他们结婚之后,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观念和习惯是正确的,相互之间不能接纳和适应,结果最终使矛盾升级,甚至因此而要离婚。这一定是两个因相爱而结婚的人所不愿意看到的结局。
结婚后,面对差异,如何进行有效地沟通与交流,求同存异,就成为夫妻之间需要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别管当初结婚时爱情有多深,结婚后,夫妻之间能够达成协议的部分,才是婚姻得以维持的唯一重要理由。
婚姻中的两个人,该如何相处呢?
有人说,相爱的两个人,就像是两滴水碰到一起,就融合在一起,休戚与共,变成了更大的一滴水。这个过程,是两个人从互不相识到心灵开放、相互亲近融合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就很难产生爱情,也不会去缔结婚姻。我则认为,相爱的两个人,如同两个桥墩,婚姻就像是架在这两个桥墩上的桥梁,只有两个桥墩始终各自保持独立,始终能够自我支撑,这婚姻的桥梁才能搭建在上面,或者,即使桥梁断了,桥墩依然能够独立支撑自己。在婚姻咨询中,我们经常看到因为失去爱人而陷入痛苦的来访者。我问他们:“在你们恋爱之前,你是否能够快乐的生活?为什么现在却不能呢?”他们会醒悟道:“哦,是因为恋爱、结婚后,我的重心倾斜到了爱人身上,一旦对方撤退了,我就失去了独立支撑自己的能力,就会陷入痛苦之中;别管将来我是否离婚,今后我一定会注意保持个人的独立,始终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这样才能让自己真正快乐起来。”是啊,如果自己都不存在了,爱情也会随之消逝。如果要使爱情“保鲜”的话,保持个人的独立性,是爱情保鲜的重要基础。
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婚姻的更高级形式不仅是求同,强求对方达到我的标准和要求,或勉强自己去达到对方的标准,而是尊重双方各自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相互信任、相互欣赏,共建婚姻。
为了表达这样的一个观点,诗人舒婷在她的《致橡树》中则把相爱的两个人形象地比作两棵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
这正是孔子所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求同存异,还只是婚姻的初级阶段,而“和而不同”才是婚姻的更高境界。
俗话说:少时夫妻老来伴。在婚姻的初始阶段,往往燃烧着炽热的爱情,而随着岁月的消逝、年龄的增长,婚姻的内容也在发生着变化,爱情退热后,逐渐演变成为亲情和责任。夫妻就成了生活中最可信赖、最可沟通的亲密友伴。罗伯特·斯腾伯格的爱情三元理论指出,爱情是由三个成分组成的:A亲密(intimacy)包括热情、理解、交流、支持及分享等特点;B激情(passion)以身体的欲望激起为特征,激情的形式常常是对性的渴望,但是从伴侣处得到满足的任何强烈的情感都属于这一类别;C承诺(commitment)包括将自己投身于一份感情的决定及维持感情的努力。承诺主要是认知的,亲密是感情性的,而激情是动机性的,激情被认为是最容易产生变化的,也是最不好控制的。三者都兼备,而且相互之间能够保持平衡,则爱情就会比较完美和持久,如果只有激情和亲密,缺少相互的承诺,那么爱情尽管可能很浪漫,却难以持久;如果有激情和承诺,但没有亲密,爱情则会演变成虚幻的感情;如果只有承诺(责任)没有亲密,爱情就会变成空洞的感情,容易褪色和变质。
社会经济与文化一直在向前发展着,温饱问题解决之后,婚姻的内涵也有了新的变化。比如,“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婚姻模式正在被打破。妻子不再是在家做饭、生养孩子,妻子也需要有自己的工作和经济收入,也需要有自己的朋友和人际交往,需要在婚姻之外有自己的生活内容和精神世界。丈夫的男子汉作用正在降低,平时也会在家做饭、照顾妻小,丈夫的收入并不一定比妻子的收入更高,丈夫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家之主”。每个人不依赖婚姻都能够独立富裕、轻松、独立、自由地生活,因此婚姻的保障作用正在减弱。这些变化,能够进一步推动婚姻内部的男女平等,但是也会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夫妻之间的感情,影响着婚姻的稳定性。婚姻中的两个人,更需要加强心灵沟通与感情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