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us
  • 联 系 人:彭蓝飞
  • 联系邮箱:angelfei618@163.com
  • 中心地址:东莞市莞城区东纵路翠珑湾10栋508
抑郁症
  •  首页 
  •   >  异常心理
  •   >  抑郁症
 

警惕“冬季抑郁”,赋予孩子情绪正能量

添加时间:2013-12-10 11:26:30    浏览次数:129次

        步入冬日,精气闭藏,即便是天性活泼可爱的小宝贝也可能因为享受不到充足的日照,徒增莫名的沮丧与失落,若未得到及时干预,累积的情绪负能量就会让心绪持续低迷,妨碍成长健康。或许,细心的你已经从他们反常的行为中窥见了阴霾,那就赶快行动起来,将自信与乐观及时赋予孩子,帮他们的美丽心灵重获温暖阳光。


警惕“冬日抑郁”侵扰孩子

        四季中最为低调含蓄的冬季其实最容易给孩子制造麻烦。美国国家心理健康协会日前出炉了一则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症已经成为影响婴幼儿健康的一大危害。其中,“冬日抑郁症“正是在冬日特有的季节因素中产生的。这是因为,冬季日照时间明显缩短,室外活动减少,孩子接受的阳光刺激少,人体内分泌系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干扰体内生物钟的正常运转,由此容易出现倦怠、懒散、精力不易集中等症状,情绪更会莫名地感到烦闷压抑。

       虽说“冬日抑郁症”具有特殊的季节性,当春日阳光重温大地,孩子们的身心将唤醒,然而,由于人格特质尚未定型,如果长时期处于情绪低频区间,记忆细胞会主动记录并回播这一状态,长久如此便形成了一种负面情绪的固定思维,从而会影响到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所幸的是情绪充满弹性,其奇妙之处在于,如果能在恰当的时机给予正确的干预,情绪便会从低频区跃至高频区间,从而带动身心“拨乱反正”。而这就要求身为父 母的我们一定要多一份用心和细心,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关注孩子的心情变化,干预疏导不良情绪,在亲子沟通中帮助孩子奠定积极乐观的情绪基础,以勇于面对任何 挫折和情绪困扰,为幼小的身心创造出足够的欢乐原动力。


父母做对了孩子才有好情绪

        爸爸妈妈还需要了解到,情绪就本质而言是一股一股的能量波动,情绪越正面,能量越高,反之则越低。所以,要让孩子获得良好的情绪状态,就要帮组孩子改造四 周较弱的负能量磁场,产生出正能量磁场。我们可以从基本维度着手让孩子收获正能量,即自信、乐观、能干。“让孩子知道,他是好看的、自信的、乐观的,在社 交互动中,他能够讨人喜欢,是受欢迎的。其中,自信和抗挫折能力是儿童心理健康成长最重要的情绪地基,在此基础上,才能发展出更多人格能量,例如,乐观、 勇敢、负责、信任、对人友善等等。”

        或许有爸爸妈妈会问,我们平时也很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为什么他看起来还是那么容易焦虑、不自信,动不动就发脾气哭闹呢?在张博士看来,这很有可能是用错 了方法。“不少父母只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只要孩子看起来‘乖’,那就是好的,而从不问孩子的心情好不好。举例来说,孩子从幼儿园回家,这些父母常会问: ‘你今天在幼儿园怎么样?’‘老师上课教了什么?你学会了吗?’而非‘你在幼儿园有没有做过有趣的事情?’另外,过分溺爱孩子也是现今家庭常会陷入的误 区,‘6对1’的教养模式,往往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格外重要的管教不得也不能管教,从而日渐形成自负、依赖、不能面对挫折等负面情绪。”

        那么我们究竟该怎么做,才能获得积极的成效呢?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需要有意识地调整教养态度,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创造欢愉和谐的家庭气氛。生活环境对孩子的心情作用明显。假如父母间亲密和谐、互敬互爱,就会使孩子感到温馨和愉悦,心情亦随之开朗。同时,父母的榜样也很重要,爸爸妈妈要给孩子树立自信、从容的形象,切不可经常唉声叹气、怨天尤人。

2、再也不要把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做比较。爸爸妈妈扼杀孩子自信最快的方法就是对孩子说:“你看看别人的孩子······”如果要指出孩子的不足,一定要就事论事,语气温柔且坚定。

3、永远肯定孩子的人格特质,批评他的行为。如果孩子没有做好,千万不能批评他的人格特质,最忌讳的是批评孩子“你怎么这么懒”、“你怎么这么笨”,而应换一中方式,例如:“你说好做某件事,但是你现在却这样做了”,从而客观、不加感情色彩地评价孩子的行为。

4、给予孩子情绪支持和规范的规范。举例当宝宝吵着闹着要某样不该买的玩具的时候,爸爸妈妈首先关注到宝宝的情绪需要,对他说:“看得出来你很喜欢这个玩具”,同时坚持行为规范,说好不买就是不买。如果孩子哭闹,爸爸妈妈需要陪着孩子发泄情绪,但是承诺不能被打破。


小测试

你的孩子情绪能量处于哪个区间?

面对陌生小朋友时,孩子的态度是:

A.主动接近。

B.在别人主动时才会说话。

C.拒绝。

孩子受到欺负时会怎么做?

A.  哭着找大人告状。

B.  避开欺负者。

C.  还击

孩子同别的小朋友在一起时面部表情:

A.  经常微笑。

B.  面无表情。

C.  经常发怒。

当同伴也要玩同一玩具时,孩子表现是:

A.  同朋友一起分享。

B.  把玩具让给别人。

C.  拒绝分享。

测试结果:

选A多,情绪能量处于正区间。

选B多,情绪能量处于中间区间。

选C多,情绪能量处于负区间。

 

5式让自信与孩子为伴

       如前文所言,自信是所有重要心理特质的基础,为了将孩子的情绪调至积极状态,拥有抵御“冬季抑郁”的强大正能量,爸爸妈妈不妨结合以下建议,巧用亲子5式,让孩子时刻展现自信笑颜。

1.说出自信宣言(认知自信)

        自信首先来自于自我评价。如果“好看的”、“干净的”、“整洁的”······这些积极正面的词语能够在潜意识中被接受为“自己的标签”,那么孩子首先赢得了与自信为伴的第一步。

        因此,爸爸妈妈每天都要记得让孩子穿上干净的衣服,并引导孩子用简洁的语言描绘自己穿上干净衣服后获得的正面影响,从而让孩子认识自信。可以在每天去学校 出门前,让孩子在穿衣镜前对自己微笑,并说出自信宣言:“我喜欢穿上干净整洁的衣服,因为我感觉自己更受别人欢迎,我愿意展现自己,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肯 定······所以我会更自信!”

2.发现自己的优点(察觉自信)

       自信的孩子最了解自己,能从自身经历中发现优点。如果爸爸妈妈在平时多鼓励和启发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会让孩子更自信。爸爸妈妈可以试着引导孩子在情绪形 容词中找到最符合自己的词,并启发他描述相关的经历,可以用一两句话概括,也可以让孩子说一个完整的故事。如果孩子选取了“开心”、“快乐”、“兴高采 烈”等,爸爸妈妈还要记得奖励孩子,送上一个拥抱、一个吻、一颗糖果或是一张贴纸。这些小玩意会让孩子充满动力,越发体验到“我知道我自信”的感觉。

3.吟唱乐观之歌(建立自信)

       对孩子而言,赞美、肯定等鼓励的语言具有神奇的作用,及时的赞美、肯定与激励可以使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提升,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能力,从而树立起自信心。爸 爸妈妈可以教孩子唱《乐观之歌》,让他相信,自信的力量永远支持着他,特别是在孩子遇到困难与挑战时,《乐观之歌》是帮助重建自信的法宝。

       这首歌很简单,以三个句子为开头:“幸亏没有更糟”、“我最喜欢的是”、“我要利用这优势”。曲调可以由你和孩子自己来创造,哪怕只是用念读的方法来“唱”都可以,关键在于将现实情景融入歌中:

幸亏没有更糟——引导孩子跳开目前状况去想,如果其他事情发生会比这个更糟。

我最喜欢的是——帮助孩子发现目前困难中的积极收获,发现让她觉得充满积极力量的事情。

我要利用这优势——和孩子一起找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利用优势克服困难。


4.发现并学习他人优点(强化自信)

       自信的孩子懂得欣赏他人,平时,爸爸妈妈要多鼓励和引导孩子在和他人的交往中,更多地发现并学习对方的优点,例如,妈妈的勤劳、温柔;爸爸的勇敢、执着;爷爷的乐观、认真;奶奶的慈祥、可亲;同学小A的大方、活泼,等等。

有心的父母还可以再周末固定设立一个“优点总结大会”,全家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评选出“本周优秀家庭成员”,说出欣赏他的理由,并颁发自制的“自信奖状”。从而让孩子时刻与高频的情绪正能量对接,提升自我情绪水平。

 

5.信任并尊重孩子(固话自信)

       自信的孩子勇于承担责任、乐于助人。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还需要多和孩子进行一些平等交流的活动,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论是否采纳,都应该心平气和地和孩 子解释原因,这样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从而获得家庭责任感与自豪感。同时,也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互助亲子游戏,如“香草巧克力”——由孩 子扮演“巧克力”,爸爸或妈妈扮演“香草”,游戏中只能由孩子讲话,在紧密合作中体验信任与被信任,助人与被人助的乐趣,完成“香草巧克力”的完美融合。

       在家中布置游戏区域,设定路线,起点到终点部分放置由玩具、沙发垫等堆成的障碍物。

       孩子给爸爸或妈妈带上眼罩。

       ·孩子带着爸爸或妈妈从规定路线中经过,不能碰到障碍物,最后到达终点。

       除了这个游戏,“两人三脚”、“接力棒”、“袋鼠跳”等经典的亲自互助游戏也可以帮孩子在玩乐中固化自信。

 
 

彭蓝飞老师

564823170
咨询预约电话
0769 - 23607195
13688911801
 
分享按钮
 
电话:0769 - 23607195 13688911801Copyright 2006-2013 http://www.dgdzh.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20006080号
地址:东莞市莞城区东纵路翠珑湾10栋508 邮箱: angelfei618@163.com
大智慧心理咨询中心:www.dgdz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