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应知名主持人叶纯老师的邀请,做客东莞电台,与叶纯和钟玮老师一起对话《城市的 声音》,我们从韩国沉船事故中一则新闻开始今夜的话题:【韩获救教师自杀:阴间再陪学生】在客轮失事后获救的檀园高中教导主任姜某自缢身亡,遗书自 责:“200多人生死不明,我没有信心一个人活下去。所有责任都在于我,是我筹划了此次修学旅行。请把我的骨灰撒在事发海域,让我和那些尸骨无存的学生们在一起,在阴间继续做他们的老师。”
新闻出来后,面对这严重的沉船事故,不同的人们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他品德高尚,不愿自己独自活着;有人认为国家和救援人员好不容易将其救下来,他怎么就能一死谢罪,对得起那么多死去的学生吗,自己面对困难都逃避,在阴间都不配当人老师……
不管是什么样的声音,面对严重事故,如飞机事故、残酷的战争、被强暴、地震、凶杀等,导致产生PTSD的事件,是发生在一个人经历或目睹威胁生命的事件。几乎所有经这类事件的人都会感到巨大的痛苦,常引起个体极度恐惧、害怕、无助感,自伤甚至自杀,这类事件称为创伤性事件。
当重大事故发生后,我们需要进行危机干预,特别是那些劫后余生的幸存者,因为伤害事件的记忆或画面会不断在他们脑海中重现,常常会处于惊恐和痛苦之中不能自拔,会有很深的自责感,好像创伤事件就发生在刚才,这种现象称为闪回。
在节目中我们讨论时认为这件事故发生并不是这位教导主任一个人的责任,为什么他会结束自己的生命呢?如果在做心理咨询,我们会去猜测他的性格,他可能是一个责任心很强的人,对自己要求很完美,很理想化,喜欢把责任全部扛在自己身上,当事情发生时他就会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认为一切都是他的错,都是他的 责任,不配活在这个世界上,于是才会出现上文中的一幕……
叶纯老师问了一个很好问题:如果发生事故后,在进行危机干预时姜老师找我们咨询,我们要怎么做呢?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在接近他的痛苦情绪时,要注意他的心理承受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不可超出这些能力而过度、过快为之。在会谈过程中,鼓励他用语言表达其痛苦情绪的时候,也要注意循序渐进,试探着逐步深入。鼓励他用语言表达情感的同时,更要注意给他以准确的信息提供,填补他受灾以来的认知缺乏;通过讨论一些现实问题,帮助他纠正“认知歪曲”。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尊重和接纳他,给他一些行为的指导,比如,鼓励他在身边寻找亲情和社会支持,鼓励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自主性,提高其自信心和自尊水平。这样整体而系统性的心理帮助,可以有效地避免心理干预时的“二次创伤”。如果进行心理治疗,还有很多专业的创伤治疗方法:
眼动脱敏再处理(EMDR)技术
该技术已经得到国际公认是快速而有效的,更有效地处理当事人的创伤回忆和情结。
整合的心理剧疗法
该疗法在处理心灵创伤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让主角在演出的过程中,通过宣泄,表达,重新经验,重构,转化,恢复主角的自我能量,获得处理内心的创伤。
辩证行为治疗(DBT)
该疗法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一整套而系统的治疗策略,主要包括技能训练四大模块:1)核心正念技能2 )痛苦承受技能; 3)人际有效性技能4)情绪调节技能。
正念训练技术(MT):
美国麻省大学医学中心JonKabat- zinn博士创立的正念减压疗程(MBSR)之精髓,及三位心理学者英国的JohnD.Teasdale、Mark G.Williams以及加拿大的Zindel V.Segal发展出的正念认知疗法(MBCT)的实践证据,更有效地指导心灵创伤的当事人,恢复心的平静,获得身心灵的统一与和谐。
节目之余,想起心理专家曾奇峰在《审视生命》中的一些文字:作为这个世界上唯一知道自己会死去的生物,人类需要相应的解决之道。到目前为止,人类个体有3种方式面对或者处理死亡带来的焦虑——
第一种方式,相信自己是特殊的,如果听到别人死亡的消息,那只是别人的事情,我可以悲伤,但我绝对不会像他人一样死亡,我现在清楚地活着,就是明证。但我们知道,这样的想法,实际上是一种自欺欺人却没有什么太大的坏处的自我保护方式。或者说,所有人类面对死亡的方式,都有自欺欺人的味道。
第二种方式,就是相信死后有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几乎所有宗教,都用这种方式来吸引众生。不好说这是好还是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死亡的威胁面前,还没有 一种完全好的办法来处理相应的焦虑。面对一个只能活几个月的绝症患者,也许让他或者她相信有另外一个存在的时空,是一种让其更好度过最后时光的良药。那个 时空是否真的存在,又有什么关系呢?
最后一个应对死亡的方式,是更加频繁地被采用的。那就是所谓身后留名。我的肉体生命虽然消失了,但我的精神生命却还长久地活着,以功业、文章、财产、建筑或其他形式。同样地,这是彻头彻尾的自欺。令人欣慰的是,这样的自欺,使后来者有了积极生动的活着的榜样。不管怎样,这样地活着,可以极大地激活生命的力 量,并且使人保持恰当的节制,不会做过于危害子孙后代的事情。那种声称死后哪怕洪水滔天的人是危险的,因为他们毫不顾及自己的活着给别人带来了什么。
比较一下有限的生命和无限的生命哪个更好,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有限的生命,可以激起紧迫感,使生命需要被赋予意义。而无限的生命,注定是无聊的,意义消失,无限最终会被无趣替代。
活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死去的过程。死亡是从出生时就开始的,一直延续到有机物到无机物的那一刻。如何活着,等于说如何死去。这样的一些想法,表面看来是悲 观主义的,本质上却是乐观的。因为,我们越是知道生命的有限,就越会珍惜当下的存在时光,珍惜自己和他人,珍惜没有前生也许也没有来世的今生今世。
生死无常。但有一点却可以肯定:一个由无数注重此生的生命组成的世界,一定是一个更好的世界。好于那个由相信来生更好的人组成的世界。